生活如此

  文章把它命名为《生活如此》,一是真的不知道要起什么名字;二是最近这段时间确实发生了一些东西,想记录下这些事情,把它变成可追寻的记忆。
  文章就随性而写,想到什么就写什么。其实我经常有这个担忧,生怕自己写的东西有人不喜欢,以至于不敢把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,所以之前写的东西基本都是技术类的,把自己学习到的网上众多网友认可的知识传播分享,这种大家都认可的技术类博客可能就不会引起歧义。我发现这种想法不仅仅发生在写博客这件事上,而且充斥着我生活的点滴,比如:遇到问题自己没有花上一段可观的时间前不会去问别人,生怕别人会鄙视我这个问题,甚至鄙视我的能力,也许别人只需要2分钟就可以让我了解得很深透;在生活上,特别是和别人合租,总是怕去打扰到别人,走路走得小心翼翼,电脑不敢开扬声器,尽管不喜欢挂着耳机,等等很多方面。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,到底是什么原因?不自信?思虑太多?优柔寡断?现在也只能抛出这个问题,因为还停留在思考的阶段,还没有去发现真正的问题原因。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,尝试去改变这些种种做法。
  女朋友上班午餐都是和同事一起煮饭吃,这周四同事买到的空心菜可能残留了农药,吃完到了晚上集体都呕吐、反胃、不舒服,才意识到食物中毒了。当时女朋友跟我说后,我的反应是:需要赶紧去医院,去检查是什么东西导致食物中毒,如果是一些毒性比较大的农药残留,可能会危及生命。因为和女朋友一直是异地恋,她在老家那,所以我没能去带她去医院。跟女朋友说了需要去医院的时候,她觉得不用去医院,觉得麻烦,但是我一再跟她解释,需要分轻重,如果是普通感冒,去周围邻近的诊所没关系,但是食物中毒可大可小,况且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农药还是其他东西导致食物中毒的,讲了一大堆我的想法后,最终她爸爸还是带她去了附近的诊所,诊所的医生也只是说轻微食物中毒,拿了一些药片,但是终究还是不知道什么导致食物中毒。女朋友吃完药后第二天还是没有好转,我再次说要去医院看,她还是没去,第二天下午去另一个私人诊所看了。我当时问她身边的同事没有一个人去医院看么?她说是的。后来我也只能祈祷吃了医生的药片能好,重新恢复健康。其实从这件事情,我发现这种不是说去不去医院看病的问题了,可以上升到思想的层面,怎么说呢,就是思想决定行为。从我的角度上说:我有觉得生病了,需要去分清轻重,诊所毕竟只能解决小问题,不知道深浅的病需要去医院看,医院有条件可以查清楚病因,但是诊所只有通过生病的一些病征去判断,这是我的想法,我从农村到城市,慢慢习惯城市的生活,所以我会觉得根据病况判断需不需要去医院。从老家的人的角度上说:他们已经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的,所以他们的想法就是去诊所看病,直到如果真的诊所解决不了才去医院,其实这其中如果是一些大的病,就会被耽误了。从城市人的角度上说:从小生活在城市上的人们,也许从小到大不管生什么病,他们都往医院去,也许他们的思想是不管什么病都去医院。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臆想,很多东西上升到思想层面就很难改变了。
  周五晚上不想去参加公司篮球俱乐部的打篮球活动,也不想那么早回家,所以就约了辉哥一起吃个晚饭。期间聊到了很多东西,主要有对IT职业的一些讨论,他最近有打算要跳槽,也面试过一家服装类的企业的IT部门,我们讨论了跳槽的一些准备,我们都是去年7月份毕业,到现在过了7个月,不过辉哥是从大三暑假就开始在这里实习,其实他已经工作了一年半了,也是一个跳槽的阶段吧,到了一家公司工作,如果不是互联网大企业的话,工作了一年半,基本已经掌握了这家公司的开发技术了,再往后大多数是接触到或者能够成长的可能是业务方面。不过跳槽是一门艺术,在我看来,跳槽需要做很多准备,特别是当你的工作经验不能给你很大加成的时候,你更需要去准备充分,可能需要去看在工作上没深入用的技术点,但是不管你的工作经验有多好或者多差,你一定得在跳槽前去做深入的总结,总结你工作这段时间的经历,工作上也好、生活上也罢、甚至思想上,这各方面都是有成长也有收获的,再好的项目经验,不会把它的牛逼表达出来,也没有用。当然我现在的想法可能是一个刚工作半年的工作者的想法,可能还没有完全摆脱学生时的思维,也不能叫摆脱,叫还没有在学生的思维上成长很多吧。
  周六那天中午和同事一起聚餐,第一次吃上久闻大名的“八合里”牛肉火锅,作为一个地道的潮汕人,觉得“八合里”确实挺地道的,特别是芥蓝牛河,不过在老家的话炒芥蓝牛河会将牛肉和河粉分开炒,炒牛肉会有些酱,然后将牛肉和酱一起淋在河粉上,那样会觉得更好吃一些。吃完午饭和同事一起去逛月亮湾公园,聊了很多关于童年的趣事,在一个小湖栈道上看到湖边的一个小小的乌龟在那里觅食,想起如果是小时候的我们,那肯定会跳到湖边去抓这只小乌龟。附上这小乌龟的美照(考验你的眼力的时候到了)


小乌龟
小乌龟

  晚上艺的2个朋友来做客,在大学的时候有次去找艺的时候,见过他们2人,所以也算认识,他们也是IT行业的,是做嵌入式方面的,德兄是在TPLink,桶兄忘记是哪家公司的了,和他们聊了工作方面的情况,因为大家都是IT行业的,所以共同话题还是很多的。艺也发了微信过来,介绍了一篇文章技术人员的发展之路,说了他最近对未来有些恐惧,我们聊了一些关于成长,如何变得更好,我谈到了我的想法:接下来会去适度去接外包项目来做,这个想法起源于我跟辉哥的一次交谈。年前最后一个周末我去了坪洲找了辉哥,我就把那段时间一直困惑我的一个问题抛出来和辉哥讨论,问题是这样的:在工作之余,有空闲的时间你会做什么?A是学习一些感兴趣的新的技术,可能在未来某一天跳槽有用;B是用现有掌握的技术去接外包项目。我为什么会有这个疑问呢?从我的经历方面促使我会有这个问题困扰,我回顾了大学4年,这4年什么时间段是我收获最大的?是大二到大三那段不知道要学习什么突然在网上找到马士兵的Java视频,了解到有一套深入学习JavaWeb方面的教程,然后马不停蹄地学习,然后参加工作室参与项目开发,到后面接手老师的一个果实溯源的项目,一步一步通过项目把学习的东西给应用并更好地掌握,这几个环节最深刻是做项目,也给我带来收获最大。到后来就没有这样的一个经历了,去参加实习,到现在正式工作,虽然空闲时间还是会去学习感兴趣的东西,但是我发现学完就忘,是因为没有一个应用场景,没有一个项目去促使你牢固地掌握学习的知识。通过这件事促使我思考了这个问题,我在这个问题上迷茫了。当我问辉哥的时候,他给了一个非常肯定的答案,B。他给的解释是:A中的学习新技术的目的是什么?让你找到更好的工作还是其他,但是你希望它最终变为收入,俗一点说就是钱。但是我们知道学习开发技术,需要项目驱动学习,如果只是单纯学习,那么久会出现学完就忘,如果你有项目可以去驱动你学习,那选A无疑,但是如果没有,那么为啥不把你现在所掌握的技术变现呢?也就是说接外包去赚外快。接外包其实不简单,当你接到一个项目,需要涉及你不会的技术的时候,这个时候就是项目驱动你学习新技术了,或者说学习你不会的技术,这也是一个成长。从这次交谈之后,我发现也许真的得去尝试B这个做法。我跟艺谈了这个想法之后,他也很触动,我觉得现在的迷茫都只是为了看到未来的光明
  晚上和大只聊天聊到了3:40才睡觉,聊了从小在各自的家庭中因为贫穷被亲人看不起,聊了老家中一些让人理解不了的做事风格,聊了各自对家乡的风俗地抵制,聊了各自工作的职业规划。。。
  以前我总觉得博客是用来写技术的,但是我现在不觉得,它可以用来分享技术,也可以用来分享生活,分享一切的一切。